宝子们,2025年伊始,寒假刚过,新学期在即,不少同学即将踏上香港求学的旅程。然而,揪心的是,过去的2024年香港留学生被骗事件频发,多名学子不仅损失惨重,甚至深陷心理阴影。为了让大家能安心地在香港开始全新学年,我们整理了一些诈骗案例、防范技巧以及最新官方工具,希望帮助你们远离骗局!
2024年诈骗数据:触目惊心香港大学:超60名学生被骗,总金额高达6000万港元。香港城市大学:30多名学生被骗走1500万港元。案件类型:电话诈骗、投资诈骗、购物诈骗等,层出不穷。受害者特征:近八成是刚刚来港的内地学生,多为涉世未深的年轻学子。
案例1:一名18岁的港大内地大一女生接到自称“中国移动”职员的电话,称其卷入“洗黑钱案”。随后,电话转接至假冒“上海公安局”人员,对方要求她安装监控应用并持续转账。短短两个月内,女生分14次转账,共计损失920万港元。
案例2:一名港大硕士生被假冒的“内地公安”电话诱骗至泰国酒店,骗子向其家长谎称其“被绑架”,最终敲诈900万港元。
案例3:城大一名新生因网络情缘被骗,遭“高富帅”搭讪并引导投资虚假理财平台,短时间内被骗走200万港元。

电信诈骗的典型特点
警惕这些“高发骗局”
- 假冒官员诈骗:自称内地或香港政府、公安或电信公司,要求你“配合调查”并提供个人或财务信息。
- 网络情缘投资骗局:通过网络交友引导你投资虚假理财软件,钱款转账后即被转移。
- 网购骗局:假冒商品网站或买家/卖家,要求你更改密码、提供账户信息或诱导支付未能履约。
- 网络求职:假冒国际知名公司,发送虚假招聘或奖学金信息,骗取押金。
- AI换声:骗子通过语音生成技术模仿你的亲友声音,甚至换脸,实施诈骗,如果对方突然索要大笔资金或者表现不自然,就要小心了,这一点请各位留学生家长格外注意!
虚假的紧急情况
凡涉及以下几点,请打响警铃:
- 突发紧急情况。
- 要求提供个人账户信息,短信验证码,人脸识别等。
- 要求转账,付押金等一系列涉及金钱的举动
不要认为只有傻子会被诈骗,你只是还没遇到适合你的骗局!
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,小心驶得万年船。
官方防骗行动和工具
为保护学子的财产安全,香港警方和高校已经采取一系列行动:
- 防骗问卷必填:香港大学、理工大学、城市大学等高校已明确要求学生填写防骗问卷,未完成将无法进入学校设施。
- 防骗视伏APP:下载或升级防骗视伏器(Scameter)手机应用,通过APP扫描联系人、链接或交易账户,评估诈骗风险。APP支持“四级风险评估”,若提示“极高风险”,请立刻停止操作并联系警方!
- 防骗热线:拨打18222(反诈骗协调中心(ADCC)的24小时免费热线)或香港警方999查询诈骗信息,第一时间获取帮助。
- 防骗讲座:各高校将持续举办宣传活动,务必关注校内通知。
“四要五不要”防骗口诀
“ 四要 ”
1.要核实对方身份。
2.要冷静思考,切勿冲动操作。
3.要联系家人朋友商量。
4.要保存证据,及时报警。
“ 五不要 ”
1.不接听陌生电话。
2.不点击可疑链接。
3.不在可疑网站输入敏感信息。
4.不轻信“紧急转账”要求。
5.不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应用程序。
25伊始,留学生必备安全建议
1.立即下载并升级防骗视伏APP,查询可疑号码、网站或银行账户信息。
2.多关注高校和警方通知,了解最新诈骗案例和防范方法。
3.谨慎处理个人信息,包括身份证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,切勿随意泄露。
4.若不幸被骗,立即拨打18222报警,并通过学校寻求帮助。
5.加入官方防骗微信群,实时获取诈骗预警和防范技巧。
2025年是崭新的开始,愿每位同学都能安全无忧地在香港开启新篇章!请将这条防骗指南转发给你身边的朋友,一起守护大家的财产安全!